linux内核物理地址 linux物理内存怎么管理
限制linux用户的内存使用主要通过cgroups技术实现。具体步骤包括:1. 检查系统是否支持cgroups,查看/proc/cgroups文件及/sys/fs/cgroup/memory目录结构;2. 若未自动挂载,手动执行mount命令挂载内存cgroup控制器;3. 创建新的cgroup目录并设置memory.limit_in_bytes文件以限制内存;4. 将目标进程pid写入tasks文件以应用限制;5. 通过修改user.slice目录下的memory.limit_in_bytes文件限制特定用户内存使用;6. 使用memory.usage_in_bytes和memory.stat等文件监控内存使用情况;7. 删除cgroup时需确保无运行进程;8. 设置不当可能导致oomkiller误杀进程,需要调整swappiness和oom_control参数;9. cgroups v1与v2存在差异,推荐新系统使用更简洁强大的cgroups v2。
限制Linux用户的内存使用,主要靠cgroups(控制)简单来说,cgroups就像一个资源管理器,可以特定进程或用户组能使用的CPU、内存、磁盘I/O等资源。这个服务器对于稳定性和防止非法限制程序占用过多资源至关重要。
cgroups基础配置教程如何查看系统是否支持cgroups?
最简单的方法是检查/proc/cgroups文件。如果存在,说明你的系统内核支持cgroups。更进一步,可以执行ls /sys/fs/cgroup/memory/命令,如果看到类似user.slice、system.slice等目录,说明memory cgroup控制器已经挂载并可用。如果目录不存在,可能存在需要手动挂载。挂载命令通常是mount -t tmpfs cgroup_root /sys/fs/cgroup,然后mkdir /sys/fs/cgroup/memory和mount -t cgroup -o memory cgroup_memory /sys/fs/cgroup/memory。不过,现代Linux发行版通常会自动处理这些。如何创建一个cgroup并限制内存?
首先,在/sys/fs/cgroup/memory/下创建一个新的目录,例如test_group:mkdir /sys/fs/cgroup/memory/test_group。然后,进入这个目录:cd /sys/fs/cgroup/memory/test_group。
限制内存的关键位于修改memory.limit_in_bytes文件。例如,要限制为100MB,可以执行echo 100M gt; memory.limit_in_bytes。注意,这里的大小单位可以是K、M、G等。
接下来,需要将要限制的进程ID(PID)写入tasks文件。假设要限制的进程PID是1234,执行echo 1234 gt;这样,PID为1234的进程就被限制在100MB内存内了。
如果进程尝试使用超过限制的内存,默认情况下,cgroup会尝试恢复内存。
如果恢复失败,并且memory.oom_control设置为1(默认值),进程会被OOM杀手杀死。如何限制特定用户的内存使用?
要限制特定用户的内存,可以结合systemd的user.slice。systemd会自动为每个用户创建一个切片,并管理其进程。
首先,找到对应的用户.slice目录,通常在/sys/fs/c group/memory/system.slice/user-.slice/,其中是用户的用户ID。
然后修改,与之前类似,该目录下的memory.limit_in_bytes文件来限制用户的总内存使用。例如,限制用户UID为1000的内存使用为200MB:echo 200M以上; /sys/fs/cgroup/memory/system.slice/user-1000.slice/memory.limit_in_bytes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方式限制是用户启动的所有进程的总内存使用情况。如何监控cgroup的内存使用情况?
在cgroup目录下,有几个文件可以用来监控内存使用情况。memory.usage_in_bytes显示当前cgroup使用的总内存量,包括缓存。memory.stat提供更详细的等统计信息,例如RSS、缓存。
可以使用cat memory.usage_in_bytes来查看当前使用量。
另外,memory.failcnt记录了内存分配失败的次数,如果这个值持续增加,可能意味着内存限制过度删除。如何删除一个cgroup?
删除cgroup非常简单,只需要对应的目录即可:rmdir /sys/fs/cgroup/memory/test_group。但是,在删除之前,需要保证该cgroup下没有正在运行的进程,否则会报错。可以将进程从tasks文件中删除,或者直接杀死进程。为什么设置了内存限制,还是进程被OOM杀手杀了?
这可能是除了memory.limit_in_bytes之外,还有其他因素影响。例如,memory.swappiness控制着使用swap的积极程度。如果memory.swappiness设置为0 ,系统会尽量避免使用swap,即使还有闲置的swap空间,也可能导致OOM。
另外,memory.oom_control的设置也很重要。如果oom_kill_disable设置为1,即使进程超过了内存限制,也不会被OOM
还需要注意,cgroup的内存限制是硬限制,一旦超过,就会触发OOM Killer。因此,在设置内存限制时,需要留一定的余量,避免误杀。cgroups v1和cgroups v2有什么区别?我应该用哪个?
cgroups有两个主要版本:v1和v2。v1是最初的版本,使用多个独立的层次结构来管理不同的资源(CPU、内存、I/O等)。v2是重新设计的版本,使用统一的层次结构,并引入了一些新的功能,例如更细粒度的资源控制。
选择哪个版本取决于你的Linux发行版本和你的需求。
较新的发行版本通常默认使用cgroups v2。可以使用mount | grep cgroup2命令来检查是否挂载了cgroups v2。
cgroups v2的配置方式与v1不同。例如,在v2中,不再有tasks文件,而是使用cgroup.procs文件。另外,v2中的一些参数名称也发生了变化。
总的来说,如果你的发行版本支持cgroups v2,并且你不需要与旧系统兼容,那么建议使用cgroups v2,因为它更简洁、更强大。但如果你的发行版本仍然使用cgroups v1,或者你需要与旧系统兼容,那么就只能使用cgroups v1。
以上就是如何Linux限制用户的内存使用cgroups基础配置教程的详细内容,更多请关注乐哥常识网其他相关文章!